2022年1月28日下午2点,我们通过腾讯会议平台举行“必威·BETWAY研究生2021年学术研究总结与经验交流”会议。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秘书长、《江苏社会科学》原主编、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导师李静教授应邀就我们研究生2021年度的学术科研与论文写作情况进行点评,并就学术论文的选题与写作进行指导。此次会议由副院长耿步健教授主持,院长张志丹教授出席并致辞,我们全体研究生参加。
会议伊始,副院长耿步健教授对2021年我们研究生学术研究的情况进行总结。根据中国知网等的统计:2021年度,我们研究生共发表学术论文69篇,独立作者或第一作者共52篇,其中C刊18篇(包括5篇C刊辑刊论文);第二作者共17篇,其中C刊3篇。另外,我们研究生2021年度共主持校级一流研究生教育项目10项,参与各类课题7项(其中省部级及以上5项),学术类获奖8项。从总体上看,我们研究生学术科研积极性呈现不平衡、不充分的特点,除少部分硕士因为考博、或为了找到一个好的工作而积极撰写和发表论文外,大部分研究生发表论文主要还是受毕业条件的驱使和指导老师的督促。这为我们今年如何进一步调动研究生学术科研的积极性明确了努力方向。
随后,2019级博士研究生宁甜甜围绕论文选题、查阅文献、论文框架及写作、期刊的确定和要求等四个方面分享了论文写作的经验。她认为,文章写作的首要内容就是对文章所要解决的问题、问题产生的根源以及解决思路等内容进行阐述,论文材料的目标必须指向文章核心观点而不是核心观点的延伸。紧接着,2021级博士研究生梁煌君就论文写作易出现的若干问题作了经验分享,他认为,在论文题目确定前,要通过多个途径及时了解学术界的研究动态。一是重点关注本学科的有关期刊和公众号,二是适当参加学术讲座,三是重点关注本学科学术论坛的信息,从中选取自己感兴趣的题目。
点评环节,李静教授就学术论文的选题方法与写作思路作了详尽分享。首先,李教授结合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特点阐释了论文选题的问题性、学术性和创新性。李教授强调,第一,论文选题要具有问题意识,好的选题来自于对现实的关怀以及对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的深入学习与贯彻落实;第二,论文选题要具有学术意识,要基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特殊性来把握论文的学理支撑、学术逻辑的展开和学术观点的阐释;第三,论文选题要具有创新性,判断论文创新性即是判断论文是否提出新的研究问题、是否运用新的研究视角、是否提供新的研究方法、是否使用新的研究资料。随后,李教授对于论文选题的“大题小做”和“小题大做”进行区分,并指出要把握好论文题目的字数和关节点,以两个到三个关节点为宜,否则容易出现无法把握选题的情况。李教授还通过数篇论文写作实例生动形象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论文选题方面的普遍性要求,我们研究生从中受益匪浅。
最后,院长张志丹教授代表学院向李静教授的精彩点评和分享表示衷心感谢并对此次会议进行总结。张志丹院长对于我们研究生的学术研究提出三点期盼:一是要增强学术研究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二是要制定明确的计划,久久为功,以“钉钉子精神”做好学术研究;三是要善作善成,搞好研究成果的收官工作。下一阶段,学院将继续推进研究生学术研究工作,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
(供稿:陈奕如)